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尤其是千禧一代),极看重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当品牌积极参与到某一社会问题时,就会有更多的可能性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和信任。数据显示,如果消费者发现品牌不支持或不关注社会问题,87%的消费者会转而选择那些关注社会问题的竞争者产品。所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自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就容易在公众中获得更高的信任度,这将形成一笔可观的无形资产, 使其产品和服务对消费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公益行为考验着企业家的经营智慧,如何制定公益策略,为企业为品牌所服务,正成为现代营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么,公益营销可以为企业带来怎样的利益?
著名咖啡连锁品牌星巴克在英国曾推广过这样一个公益活动:消费者每购买一杯饮料,星巴克则向当地的公益组织捐献5便士。通过这个活动,共250个公益组织都获得了500-1000英镑的捐赠。这项公益营销活动成功将消费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转化为销量,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除了“冷冰冰的”广告宣传外,还有对社会“温暖的”关心。从一定程度来说,像星巴克这样的公益营销推广是提高品牌形象长盛不衰的基础。

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6年,欧洲爆发了严重的难民危机。尤其是在一名3岁的叙利亚籍库尔德族儿童在地中海溺亡的照片成为全球新闻的头条之后,难民危机问题便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随即Uber便开展了名为Uber-GIVING的公益营销:在APP设置“滑动”即捐款;配置专门的“捐献车”进行上门接受捐赠物品并送到相应的非营利机构。
从想法到执行,Uber仅用了80个小时,在欧洲46个城市,利用博客、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了活动推广。而通过这次公益活动,Uber收集到了10个集装箱的捐赠品;232位“捐献车”司机;33,752位客户参与;并且在没有任何市场及宣传经费的情况下,成功获得了500多万的社交媒体点击量。通过这次公益推广活动,Uber在呼吁全社会进行有形的捐赠之外,同样提高了自身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做到了真正的双赢。

拉近与消费者的关系
自2011年开始,JetBlue便开始了Soar with Reading公益活动,与Random House和非营利组织FirstBook合作,旨在帮助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们可以得到更多的阅读和学习机会。在几年时间里,JetBlue便募集到价值超过175万多美金的书籍,并将全部书籍放在学校供学生免费阅读。通过书籍,JetBlue的企业形象便深入人心,让更多的潜在消费群里了解到品牌,并认识到品牌不仅仅可以带来便捷的交通服务,还关注着大家身边的问题,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就在身边。

参照巨头们对公益赞助的成功运作中,企业要做到“对社会有利,对企业有益”的双赢结果,可以遵循以下的策略原则: